最近在YouTube频道“The Rollup”上, @TrustWallet CEO Eowyn Chen与 @OpenledgerHQ 核心贡献者Ram Kumar的围绕双方的深度合作,展开了一番讨论。在此,提取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分享下: 1)给“胖钱包”理论泼了点冷水 访谈中Andy提到了业内流行的"胖钱包"理论——拥有用户入驻渠道的钱包可以垂直整合各种服务?但Eowyn Chen的回应很有意思,她直言C端零售用户业务实际上非常困难,涉及大量客户支持、更高安全责任,以及频繁的产品路线调整等等。 很多人看到Trust Wallet的2亿下载量就觉得做钱包是门好生意,但CEO自己都在强调服务零售用户的痛苦。这说明钱包的“胖”不是想胖就能胖的,用户关系虽然有价值,但维护成本也不低。这个观点还算实在,道明了现在不少钱包服务商的真实处境。 更关键的是,她提到并非所有价值都集中在前端,价值链各部分都应该公平发展。这个观点算是给“胖钱包”理论泼了点冷水,也解释了为什么Trust Wallet愿意和OpenLedger这样的基础设施项目合作。 2)专业化AI的拐点到了吗? Ram Kumar对AI发展路径的判断值得关注。他认为AI正从通用性向专业化演进,类似Google从通用搜索衍生出LinkedIn、YouTube等垂直应用。ChatGPT这类通用AI将如同操作系统,而未来会有更多专门用于特定用例的“专业化模型”。 这和我之前分析web3AI行业趋势演变的逻辑也一致。Trust Wallet在尝试AI功能时发现通用模型解决不了加密领域的具体问题,正好印证了这个趋势。而恰恰,专业化AI模型的构建需要垂直领域的高质量数据,这正是OpenLedger想要解决的问题。 3)数据贡献的“无偿劳动”困局 Ram Kumar直言AI是"建立在无偿劳动基础上的万亿美元产业",这个批判挺尖锐。AI公司通过抓取互联网数据训练模型,数据贡献者却分不到一杯羹,这确实是个结构性问题。 OpenLedger的解决思路是让数据贡献者获得AI模型的长期收益分成,而不是一次性卖数据。配合钱包的全球支付能力,理论上可以实现跨境的无摩擦价值分配。 但这里有个核心问题:数据质量如何保证?Ram自己也承认,Hugging Face等平台90%的开源贡献都没什么用。如果贡献的数据本身价值有限,再好的激励机制也白搭。 以上。 Eowyn Chen用“持枪权”类比自我托管,强调AI功能是可选的,用户可以在便利性与安全性之间自主选择。这种产品哲学是对的,但如何“清晰地呈现选项”非常考验产品设计能力。 Ram还提到一个有趣判断:加密钱包是用户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数据贡献报酬的唯一途径。这意味着钱包的角色可能会从单纯的资产管理工具,演进为数字身份和价值分配的基础设施。 Note:想了解更多可以访问The Rollup的Youtube频道系统看看这次访谈。
The Rollup
The Rollup8月5日 08:31
新剧集:与 Ram Kumar 和 Eowyn Chen 的新分发时代 在今天的剧集中,@ayyyeandy 与 @OpenledgerHQ 的 @Ramkumartweet 和 @TrustWallet 的 @EowynChen 坐下来探讨: >“肥钱包理论”与肥协议理论 >Trust Wallet 如何计划整合 AI >AI 驱动钱包的安全风险 >OpenLedger 对奖励数据贡献者的愿景 >为什么通用 AI 永远无法用于 DeFi 完整剧集链接如下。 时间戳: 00:00 引言 00:20 Ram 和 Eowyn 的加密与 AI 背景 02:50 Trust Wallet 的用户价值 07:43 Starknet 广告 08:10 OpenLedger 关于 AI 发展的看法 11:03 钱包界面的未来 17:12 自我保管 AI 保护措施 21:22 Mantle 广告 22:02 训练更好的 AI 模型 28:19 OpenLedger 和 Trust Wallet 的下一步
5.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