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全世界最討厭比特幣的人退休了
11 月 11 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發佈最後一封致股東信,宣佈將於年底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首席執行官職務,並繼續加速捐出所持股份。這封以 「I『m going quiet」 開頭的信,標誌著一位以理性、複利與長期主義塑造投資哲學的傳奇即將謝幕。
然而,在加密世界,這位「奧馬哈先知」及其長期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留下的卻是一條貫穿十年的「負面時間線」。從「老鼠藥平方」到「加密狗屎」,他們幾乎代表了傳統金融對加密敘事最徹底的抗拒。
⭕️巴菲特:理性的不信
比特幣誕生後不久,巴菲特便在 2013 年首次被問及相關問題。當時他僅表示「沒有計劃轉向比特幣」。一年後,他在股東大會上將比特幣稱作「海市蜃樓」,理由是「它既不產生現金流,也沒有內在價值」。
2017 年,比特幣價格飆升,他再次公開批評稱其為「泡沫」,並與「鬱金香狂熱」相提並論。次年,他那句「比特幣是老鼠藥的平方」成為行業的標誌性語言,也讓「老鼠藥」成為比特幣最經典的諷刺標籤。
巴菲特的邏輯始終如一,比特幣不是生產性資產,無法估值、無法創造現金流。直言道,「哪怕用 25 美元賣給我全世界的比特幣,我也不會買」。
這種判斷來自他一貫的價值投資信條。他相信收益源自企業利潤,而非投機者之間的博弈。對巴菲特而言,比特幣既不是公司,也不是資產,而是一場沒有底的價格傳遞遊戲。理性讓他選擇遠離,而非參與。
🧩伯克希爾的「加密腳註」
伯克希爾從未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持有任何加密資產,但它與加密世界並非沒有交集。2021 年,伯克希爾在巴西數字銀行 Nu Holdings 上市前後共計投資 7.5 億美元。這是一家主打數字信貸與金融普惠的金融科技公司,但自上市後,Nu 陸續推出 Nubank Cripto 與比特幣 ETF 等服務,成為拉美地區活躍的零售加密交易入口之一。換句話說,伯克希爾間接押注了一個做加密生意的銀行。
它投的不是比特幣本身,而是被加密熱潮推高的金融基礎設施,但這筆投資也被視為伯克希爾的「有限妥協」。他們沒有買幣,卻承認市場在變化;他們不信加密,但也無法否認它正在創造新的用戶、流動性與盈利模式。這是伯克希爾的加密初嘗試,只是方式依然理性、路徑依然保守。
傳送去看傳奇與比特幣之間的故事:

熱門
排行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