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与AI合作时,输出从来不是随机的。它是你思维清晰程度的镜子。 每个回应都是你自身边缘和盲点的反映。模型并不创造想法。它通过你的话语挖掘出你真正想表达的内容。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你自己的推理,以像素的形式呈现。 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时,我正在测试一个设计提示。它生成的布局看起来很有能力,但却毫无生气。我重写了提示几次,添加了形容词,甚至提到了我喜欢的风格。每个结果都不同,但没有一个让我觉得合适。它们都是我话语的准确反映,却是我意图的不完整反映。那时我明白了。模型并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我缺乏表达能力。 与AI合作显示了我们思维中有多少隐藏在行间。在对话中,其他人会为我们填补这些空白。他们推断语气、上下文和意图。机器则不会。它们给你的是你所说的内容,剥离了每一个人类的假设。起初这让人感到不安,但也让人清晰。你输出中的空白实际上是你方向上的空白。 一旦你注意到这个模式,提示就不再像控制,而更像是创作。你并不是告诉它该做什么,而是勾勒出意义可以形成的边界。当你的意图模糊时,AI会用模板来补偿。当你的意图明确时,它会进行创作。这个差异感觉像是创造力,但其实只是理解。 我开始将提示视为压缩的创意简报。每一个都定义了机器可以在内部构建的世界的边界。简报越完整,世界就越连贯。这改变了设计的意义。 真正的挑战在于学习如何清晰地思考,以描述你所想表达的内容。 AI接管了设计中机械的部分,比如网格、布局和重复,使得你的判断有更多的空间去发挥。 剩下的部分是最难以自动化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