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0xSun
少即是多
之前分享了多ETH空山寨的对冲策略,到今天刚好半个月,算上已经平仓的部分,收益大约在$3M。
执行上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例如期间ETH短时间暴涨后我主观判断会回调,平掉了一些多单,又不得不在更高的价格接回来,损失了部分利润;由于多单仓位较大,我选了三十多个币进行做空对冲,假如一开始仓位都均等,随着强势币种上涨,弱势币种下跌,前者的比例就会大于后者,如何进行做空标的的选取和比例分配是这个策略的核心。
关于这个策略的平仓,之前也在评论区分享了两种思路,比较稳妥的是,等到ETH冲顶回调后,同步开始平多单和空单,这种情况下山寨大概率跌的比ETH狠;比较激进的是,随着ETH上涨逐步获利止盈,由对冲向做空倾斜,如果点位选对可以锁定更多利润,但是过早平多的话可能因为空单上涨反而亏损。
目前看来,整体上基本符合预期,以一种相对平稳的方式吃到了这波ETH的上涨红利,据这段时间观察,这个策略盈利最快的时候往往是ETH震荡下跌,山寨基本都会跳水,而利润回撤的情况一般出现在下跌后ETH小幅反弹,山寨的涨幅会更大。市场千变万化,没有任何一种思路可以躺着赚钱,时刻保持思考。


0xSun8月1日 09:57
目前多空分歧严重,我开了一笔对冲交易,做多ETH,做空一揽子山寨,仓位大概是1:1,和大家交流讨论下思路。
我的逻辑是,ETH是六月末开始的本轮上涨的发动机,主要推动力,一是机构效仿微策略,通过币股融资购买ETH,二是稳定币叙事,ETH是相关的核心基建与结算层。
参考此前微策略购买BTC,推动价格一路上涨的过程,到头来大部分山寨远远没有跑赢大饼。币股和机构用于买入ETH的这部分资金,也不太会外溢到其他山寨上。
数据上,根据CMC,过去30天Top200的代币里涨幅大于ETH的只有20个,还包括Bonk、Zora、CFX、ENA这些明显受利好事件驱动的。
山寨选择上,遵循此前做空的逻辑,优先选择市值偏高、非龙头、走法不强势、存在感低的,并且分散做空,设好止损,防止单个标的爆拉。
假如下半年后市继续走牛,我相信很大概率依然是会由ETH推动,假如走熊,我也不觉得山寨可以独善其身,而ETH至少有机构的购买力托底。会导致这个对冲思路失效的情况,要么是山寨季真的来了,大部分山寨都持续跑赢ETH,要么是ETH震荡或者领跌,而其他山寨反而跌的不多,按照这几个月的经验,我觉得可能性较小。
298.74K
这个策略的执行我目前是比较满意的,8.1那天的ETH大概是3700,今天是4660,涨幅26%,而我做空的山寨涨幅集中在5-15%,整体利润率在16%左右,虽然赚的远不如裸多ETH,但是对冲的优势主要在于,面对下跌没有太大心理压力,这期间ETH最低到过3360,如果是裸多,硬抗这10%的跌幅还是挺难受的,可能就止损了,而对冲情况下,大部分时候山寨跌幅都会大于ETH跌幅,可能即使下跌过程中总盈利还在上升,持仓体验更好。

0xSun8月1日 09:57
目前多空分歧严重,我开了一笔对冲交易,做多ETH,做空一揽子山寨,仓位大概是1:1,和大家交流讨论下思路。
我的逻辑是,ETH是六月末开始的本轮上涨的发动机,主要推动力,一是机构效仿微策略,通过币股融资购买ETH,二是稳定币叙事,ETH是相关的核心基建与结算层。
参考此前微策略购买BTC,推动价格一路上涨的过程,到头来大部分山寨远远没有跑赢大饼。币股和机构用于买入ETH的这部分资金,也不太会外溢到其他山寨上。
数据上,根据CMC,过去30天Top200的代币里涨幅大于ETH的只有20个,还包括Bonk、Zora、CFX、ENA这些明显受利好事件驱动的。
山寨选择上,遵循此前做空的逻辑,优先选择市值偏高、非龙头、走法不强势、存在感低的,并且分散做空,设好止损,防止单个标的爆拉。
假如下半年后市继续走牛,我相信很大概率依然是会由ETH推动,假如走熊,我也不觉得山寨可以独善其身,而ETH至少有机构的购买力托底。会导致这个对冲思路失效的情况,要么是山寨季真的来了,大部分山寨都持续跑赢ETH,要么是ETH震荡或者领跌,而其他山寨反而跌的不多,按照这几个月的经验,我觉得可能性较小。
192.4K
最近越来越体会到什么叫“经济上行时期的美”。
去年玩链上的时候,钱包就是名片,很多玩家是先成了聪明钱被监控,然后顺着地址被找到推特后才逐渐有了名气。
今年新KOL如雨后春笋般一批又一批,明牌地址实盘操作的却寥寥无几。
去年好故事层出不穷,狗狗币主人的新宠物,V神领养的河马,A16Z资助的山羊,被马斯克称为“拯救了美国”的松鼠,Solana官方站台的AI黑客松,到最后连特朗普都亲自下场发币。
今年除了几大发射台斗得你死我活之外,吸引人的叙事屈指可数,被讨论最多的是扒庄,扒来扒去,到底什么是庄也没个定论,多少有点从结果推原因的意思。
去年每个人都怀揣单币1M的梦想,江湖流传的是几大钻石手的故事,监控地址买入自己持有的币大家会欢欣鼓舞,因为知道他们不会轻易卖出。
今年不少群里以浇给车头为荣,人生高光操作就是市值100k买入500k卖出,推文洋洋洒洒头头是道,一看钱包累计收益几千u。
这一切是因为新人都很菜吗?当然不是,时代在进步,工具在完善,玩家只会越来越强,从一些博主的推文也能看出认知、逻辑都很在线。归根结底,是市场大势所趋,一方面特朗普老婆和阿根廷总统带走了巨量链上流动性,另一方面币安不再上SOL的Meme现货打压了天花板,时势难造英雄。
而从乐观的一面来看,币圈依然存在红利,无论牛熊也都一直有机会。下一个大叙事会以什么形式出现还不得而知,只能日积月累,做好准备,毕竟人的命运,往往就由那几次最重要的选择决定。
354.06K
这几天推特上关于“扒庄”的讨论愈演愈烈,继续顺着上次的推文分享几个我的观点:
1、无论是叙事交易还是地址挖掘,核心目的是盈利,想要证明自己的方法论行之有效,最具说服力的永远是实盘战绩+操作逻辑,就像二级交易,分析师再怎么长篇大论都只能算“仅供参考”,经过市场考验还能持续盈利的交易员观点才是真的有价值。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wallet.
2、我尊重每个人分享的权利,但不太认同把所谓的“庄家集群地址”大规模公开的行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条推文提到的,这种信息具有反身性,当它被大部分人了解的时候本身就已经变成了无效信息,起不到任何作用,买入背后可能是分散的小地址出货,卖出也可以理解成洗盘,主动权永远在别人手里。所谓庄盘,指的是有控筹拉盘能力的项目方,庄家也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做慈善,散户买入的逻辑是扒车吃涨幅,倘若扒车的多了,势必会增加拉盘的难度,这本身不就和扒庄的目的自相矛盾吗?
3、最近“扒庄”如此流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链上流动性大不如前,经历过去年11月AI Meta的都知道,当时随便一个黑客松项目发币,都能从内盘迁移被买上10M,几乎日均一个,而整体成色不错的,几个小时就可以冲上30-50M,哪还有时间听你叽里咕噜地址分析。而目前单纯靠叙事能达到这个高度的,典型如Gork、Ani,出现频率大概是一周一个,大部分高市值代币都存在控盘痕迹,自然也推动了市场对“扒庄”的研究。
4、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收集监控地址的过程,最好自己来,而不要直接用现成的。因为每个聪明钱都有各自风格,有的快进快出,有的抓早期机会,有的看准了就重仓,有的埋伏潜力币,如果对这些地址的操作习惯没有了解,只是盲目跟从,很难有好效果。我更多是将地址监控作为一个信息来源,通过监控知道某个币,再自己去了解叙事,决定是否买入。

0xSun2025年7月23日
玩链上Meme,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方法论,一是叙事交易,二是地址挖掘,前者侧重对市场的嗅觉和敏锐度,后者侧重对数据的细心考究和分析。
这两者不仅不冲突,而且往往需要结合起来运用。它们也对应了代币上涨需要的两股动力,即市场、散户的合力,与庄家、鲸鱼的拉力。
叙事交易,重点是这个代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能不能引起市场共鸣,结合事件背景、创新性、热度等方面,判断一个代币能走多远。
例如$Ani、$Gork,是马斯克旗下新产品催生的叙事,兼具影响力和趣味性,极易传播;$Trump,$Pnut,是重大政治相关事件促成;去年的AI黑客松行情,考究的是Dev履历和业界地位;$Neiro,$Pochita是狗狗币概念的衍生;$Fartcoin,$Useless则强调加密虚无主义。
市场情绪好、散户积极性高、流动资金多的时候,光靠叙事本身就可以催生市值几十M甚至更高的Meme币,而当行情较差的时候,就必须靠庄家控筹拉盘,通过涨幅来吸引注意力,典型的就是最近的$Aura,几天时间从快归零的状态拉到230M。
要想抓住这类庄盘,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地址挖掘,分析是否存在拉盘地址集群以及它们的意图,又或者是通过此前积累的地址库,找到蛛丝马迹。而这种方法的缺点,一是非常耗费时间精力,因为拉盘地址往往是频繁更换的,二是即使被看出了痕迹,一旦底部筹码没有控牢,庄家完全可以选择弃盘,主动权完全在别人手里。
无论是推特上的大KOL还是链上的车头,大部分都是以叙事交易为主,这并非地址挖掘不好,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具有反身性,一旦某个拉盘地址被分享出来,且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就意味着拉盘阻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弃盘或者换地址。相较而言,地址挖掘是一个只适合小范围分享的技术活,叙事交易则需要触及越多人越好,毕竟共识才是叙事的核心。
258.31K
这一波Bonk生态,我是踏空比较严重的,主要是这几个月都处于半休息状态,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像之前那么高。LetsBonk出来的第一波,我以为会和当时雨后春笋般的各类发射台一样,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没想到它经过半个月的沉寂后,强势回归,不仅跑出了一个300M的$Useless,更是在每日代币发行数量、营收等数据上全面超越了PumpFun。
其中最让我感到可惜的,反而不是错过了龙头$Useless,而是$GP。因为前者我是从开盘就有关注的,但它的第二波启动完全超乎我的预料,后来Bonkguy @theunipcs 也在100M的时候用中文回复我的推特介绍这个币,而我的操作习惯又很少追高,所以这本来就不属于我认知范围内该赚到的钱。$GP则是在LetsBonk平台逐渐强势之后还给了很充足的上车时间,平台收入所用于回购的资金量和市值对应的比例也是显而易见的数据,这类具有“确定性”的机会一直是我最爱的,结果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调研,一路干瞪眼没上车。
昨天看了一圈LetsBonk上的代币,最后选择买入了$memecoin @thememecoincult ,它的叙事其实比较简单,就是用“模因币”这一单词作为Ticker,易于传播,也方便蹭热度,吸引我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昨天LetsBonk宣布以后会将收入的1%分配给营销基金,并用于回购生态中的顶级代币,而$memecoin目前处于市值2~5名,是仅次于龙头的第一梯队,大概率会被回购。
2、在这波从市值1M启动的极速拉升中,前排地址除去新钱包外,$Aura大户的占比很高,而$Aura是最近庄家拉盘最猛的币之一。
3、$memecoin最早喊单的核心人物是 @missoralways ,也是我关注了很久的一位英文区KOL,觉得他对市场叙事的把握能力不错,从他的喊单风格来看人品也是可以的。
4、这波拉升后,明牌加入进来的包括 @XbtPika , @0x_Darius 等人,可以发现这几天Chillguy、Pnut、Mubarak等代币的CTO推特都与$Memecoin进行了互动,可以看出这波人是具有丰富CTO经验的。
5、中文区对Bonk生态熟悉度很高的 @Ed_x0101 和 @0x_CryptoAu 也都发推介绍过,在中英文社区都有一定传播度。
6、这种精神文化类的Meme具有Cult属性,如果社区运营得当,往往会比热门事件类的Meme币具有更长的寿命周期
以上只是分享我个人挑选Meme标的时候的一些角度与思考,目前大盘也处于回调中,请自行斟酌并注意风险。


184.35K
玩链上Meme,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方法论,一是叙事交易,二是地址挖掘,前者侧重对市场的嗅觉和敏锐度,后者侧重对数据的细心考究和分析。
这两者不仅不冲突,而且往往需要结合起来运用。它们也对应了代币上涨需要的两股动力,即市场、散户的合力,与庄家、鲸鱼的拉力。
叙事交易,重点是这个代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能不能引起市场共鸣,结合事件背景、创新性、热度等方面,判断一个代币能走多远。
例如$Ani、$Gork,是马斯克旗下新产品催生的叙事,兼具影响力和趣味性,极易传播;$Trump,$Pnut,是重大政治相关事件促成;去年的AI黑客松行情,考究的是Dev履历和业界地位;$Neiro,$Pochita是狗狗币概念的衍生;$Fartcoin,$Useless则强调加密虚无主义。
市场情绪好、散户积极性高、流动资金多的时候,光靠叙事本身就可以催生市值几十M甚至更高的Meme币,而当行情较差的时候,就必须靠庄家控筹拉盘,通过涨幅来吸引注意力,典型的就是最近的$Aura,几天时间从快归零的状态拉到230M。
要想抓住这类庄盘,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地址挖掘,分析是否存在拉盘地址集群以及它们的意图,又或者是通过此前积累的地址库,找到蛛丝马迹。而这种方法的缺点,一是非常耗费时间精力,因为拉盘地址往往是频繁更换的,二是即使被看出了痕迹,一旦底部筹码没有控牢,庄家完全可以选择弃盘,主动权完全在别人手里。
无论是推特上的大KOL还是链上的车头,大部分都是以叙事交易为主,这并非地址挖掘不好,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具有反身性,一旦某个拉盘地址被分享出来,且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就意味着拉盘阻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弃盘或者换地址。相较而言,地址挖掘是一个只适合小范围分享的技术活,叙事交易则需要触及越多人越好,毕竟共识才是叙事的核心。
268.22K
热门
排行
收藏
链上热点
X 热门榜
近期融资
最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