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 引用的这篇推文讲了最近ai界很热议的一个现象,用简单的话说就是: 中国可能把开源模型做成白菜价,把软件利润压到很低,然后靠会赚钱的硬件和规模取胜,DeepSeek 只是开了个头。 思路很简单,中国擅长把东西做的成本非常低、放量、降价。开源模型一多,闭源模型很难靠高价回本。 国家层面又在加速推广,地方和企业都在接入,声望和资源一起上。所以可能选择把模型当成薄利甚至不赚钱的层,把价值放到智能家居、汽车、无人机、机器狗这些硬件上。 我个人的看法是接下来模型会越来越便宜,像标准件。真正值钱的是算力和能源、数据和反馈、分发渠道、以及能落地的硬件栈。 中国在硬件和制造有优势,美国更强的是信任、合规和企业服务。应用层还有很大空间,谁能把多模型多工具编排成稳定好用的工作流,谁就能拿到溢价。 顺带说说 Sentient @SentientAGI ,即使模型层利润被压到很薄,开源也不代表白干。哪个平台能让开源作者获得更合理的收益,更稳定的渠道,哪个平台就占据了话语权。 Sentient 做的是让开源模型也能合法分账、可审计、可持续赚钱。它的核心叫 OML,其中 O是 Open 开放可复用,M是 Monetizable 可货币化,谁贡献谁分成,L是 Loyal 忠诚于规则,可验证来源和使用。 简单理解是给模型打上指纹和规则。谁调用、在哪里用、触发了什么策略,都能被记录。这样团队可以把模型当资产发布,开放使用但能自动对账分成,企业也拿得到合规和审计记录,更敢用。开源越多,这种把能力变成可计费服务的协议层就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