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 引用的這篇推文講了最近ai界很熱議的一個現象,用簡單的話說就是: 中國可能把開源模型做成白菜價,把軟件利潤壓到很低,然後靠會賺錢的硬件和規模取勝,DeepSeek 只是開了個頭。 思路很簡單,中國擅長把東西做的成本非常低、放量、降價。開源模型一多,閉源模型很難靠高價回本。 國家層面又在加速推廣,地方和企業都在接入,聲望和資源一起上。所以可能選擇把模型當成薄利甚至不賺錢的層,把價值放到智能家居、汽車、無人機、機器狗這些硬件上。 我個人的看法是接下來模型會越來越便宜,像標準件。真正值錢的是算力和能源、數據和反饋、分發渠道、以及能落地的硬件棧。 中國在硬件和製造有優勢,美國更強的是信任、合規和企業服務。應用層還有很大空間,誰能把多模型多工具編排成穩定好用的工作流,誰就能拿到溢價。 順帶說說 Sentient @SentientAGI ,即使模型層利潤被壓到很薄,開源也不代表白乾。哪個平臺能讓開源作者獲得更合理的收益,更穩定的渠道,哪個平臺就佔據了話語權。 Sentient 做的是讓開源模型也能合法分賬、可審計、可持續賺錢。它的核心叫 OML,其中 O是 Open 開放可複用,M是 Monetizable 可貨幣化,誰貢獻誰分成,L是 Loyal 忠誠於規則,可驗證來源和使用。 簡單理解是給模型打上指紋和規則。誰調用、在哪裡用、觸發了什麼策略,都能被記錄。這樣團隊可以把模型當資產發佈,開放使用但能自動對賬分成,企業也拿得到合規和審計記錄,更敢用。開源越多,這種把能力變成可計費服務的協議層就越重要。